图片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析_澳门电子游戏有哪些_官方网站下载~

澳门电子游戏有哪些_官方网站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析

来源::未知 | 作者:澳门电子游戏有哪些_官方网站下载~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职汽修专业 工作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

  论文摘 要: 以课堂为载体,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既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又能适应学校教学管理特点的教学模式,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是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职业教育承担着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责任,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与市场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2005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我校教改的尝试。
  一、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1]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运行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把知识、技能和技巧融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各项实践行动中,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上把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把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有机整合,在软件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职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2.现实性原则。
  (1)提高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建立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2)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课程、教材,把岗位的能力、需求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企业的“做”融为一体。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1.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的要求来调整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现代企业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如果学校教学一成不变,学校专业和课程与一线企业的距离就有可能迅速增大,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革和更新专业和课程。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要符合企业技术、工艺及生产流程的发展要求。脱离了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学校专业和课程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1)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学校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即: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我校通过引入教育部规划的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奔腾ARS汽车维修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并与南宁市多个4S店联办,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冠名班等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开展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学生录用、教师考核、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教学全过程合作。推进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试点班、试点课程逐渐向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推进,并在专业全面推广。
  (2)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专业模块体系工种和专项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一些专业技能课进行整合,使之实用性、操作性更强。利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来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三个大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点。采用大班化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教学列入课堂,尽量采用案例教学。
  二是项目综合能力群。采用工作过程项目化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置了以下8个学习领域课程:①发动机机械维修;②发动机电控维修;③底盘机械维修;④底盘电控系统维修;⑤汽车动力电器维修;⑥汽车车身电气系统维修;⑦汽车维护与保养;⑧汽车认识。
  三是岗位能力综合群。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所有课程实现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实施灵活教法,编写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学习手册。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评价中,都设计了“工作过程工作页”和学生学习练习册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并将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当学习完毕之后,主导教师又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纸笔考试)和随机性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测试。
  (4)定期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现代企业技术更新加快的步伐,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

  2.注重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既具有教师资格及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对师资的新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进程。一方面,企业向学校输送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示范讲学,有利于学校教师跟上最前沿的技术和工艺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充实了课堂信息量,让课堂更贴近企业,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机制,激活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理论教师直接参与实训环节,采取跟班方法解决动手能力问题。教师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生产状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和编写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接触企业,填补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空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把教学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我校在实施汽修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启动“名师培养工程”,有层次、分类型、梯队性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甚至到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参加技能培训。
  加强培养计划的管理,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同时考虑技能培训。对技能型教师,要以业务理论进修为主进行培训。对于高学历教师,要以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境外培训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为主。
  为尽快适应中—高职对接对师资的要求,实施“硕士培养”工程,鼓励与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
  (2)实施“项目培训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课程项目培训。开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培训,即每年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校内专家讲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交流教学经验。通过完善活动的组织,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二是课题开发项目培训。实施以产品研发带动的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研发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可首先从实训教学设备的研发着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如成立汽车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校本教材电子化,核心课程建设,争取南宁市、自治区甚至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活动。
  (3)开展两个拜师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的互相拜师活动。按照新老结合、理论型与技能型结合的原则,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理论和技能,并安排他们共同参与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课教师互相拜师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校内教师向校外实践课教师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经验,校外实践课教师向校内专任教师传授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技能。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可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但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毕竟有所不同,而且职业学校通常只具备完成学生基本训练的条件和能力。要想掌握熟练的生产能力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最佳方式还是让学生亲身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见习,让学生熟习企业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过程,真正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能结构,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地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方法能力方面,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经常目睹工人师傅的绝活,接触到大量的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所学不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而开阔了视野,大大增强了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内随着师傅的生产过程进行熟能生巧、巧能生华的反复操作,使技能转换为技巧。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我校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和机制建设,为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2)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开设多种项目定向班;
  (3)共建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
  (4)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实行订单培养;
  (5)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
  (6)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实习车间;
  (7)校企合作开办对外的4S店,与企业集团共同合作;
  (8)大力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工作。
  4.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校实训环境的营造。
  我校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做法,让校企文化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与学的过程中相融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运行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熟知产品的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并自觉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调动学生学做人、学技能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本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学校也从而形成了富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新文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校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为社会造就素质好、技能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校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影响下,面向市场确立专业方向、开发课程体系、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这是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职教模式便于对学生开展职前培训,也便于对职工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培训等,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的各自的优势,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操作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只有输送人才的职业学校与接收毕业生的企业紧密衔接,其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强、专业技能精、敬业精神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9.188-203. 

澳门电子游戏有哪些_官方网站下载~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